一、 基本维修技术
1. 机组故障分析的一般方法
空调由制冷系统和电气系统组成,它的运行状态又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密切的关系,所以对空调的故障分析需要综合考虑。
故障原因可分为两类,
一类为机外原因或人为故障(特别是电源是否正常)
另一类则为机内故障。在分析处理故障时,首先应排除机外原因。排除机外因素后,又可将机内故障分为制冷系统故障和电气系统故障两类,一般应先排除电气系统故障。
电气系统故障,又可从以下两方面来查找:开关电源是否送电;风机、压缩机绕组是否正常。
按照上述总的分析思路,便可逐步缩小故障范围,故障原因也就自然水落石出了。
2. 机组故障初步检查
制冷系统运行时,进行初查采用下面的办法。这些办法既简单而且有效。
压缩机正常运行20-30分钟后,测吸气管、排气管、压缩机、蒸发器出风口、冷凝器等部位的温度,凭温度便可判断制冷效果的好坏。(最好有温度探测工具,如没有用手也行)
A. 压缩机温度一般在90-100℃。
B. 测蒸发器的表面温度。工作正常的空调蒸发器各处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,其表面是发凉的, 裸露在外的铜管弯头处有凝露水。
C. 测冷凝器的表面温度。空调开机运转后,冷凝器很快就会热起来,热得越快说明制冷越快,在正常使用情况下,冷凝器的温度可达60度左右,冷凝管壁温度一般在45-55℃(视室内外温度而有差异)。
D. 测低压回气管表面温度。正常时,吸气管冷,排气管热。手摸应感到凉,如果环境温度较低,低压回气管表面还会有凝露水,如果回气管不结露,而高压排气管比较烫,压缩机外壳也很热,很可能是制冷剂不足,如果压缩机的回气管上全部结露,并结到压缩机外壳的一半或全部,说明制冷剂过多。
E. 测高压排气管温度。手摸应感到比较热,夏天时还烫手。
F. 摸干燥过滤器表面温度。在正常情况下,手摸干燥过滤器表面感觉略比环境温度高。如果有凉的感觉或凝露,说明干燥过滤器有微堵现象。
G. 测出风口温度一般与空内回风温度温差8---10度。手应感觉出风有些凉意,手停留的时间长就感到有些冷。
H. 看:先看空调外形是否完好,各个部件的工作是否正常。其次,看制冷系统各管路有无断裂,各焊接处是否有油迹出现,焊点有油迹则可能有渗漏。
电器元件的插片有无松脱现象,各连接铜管位置是否正确,有无铜管碰壳体。
看离心风机风叶和轴流风叶的跳动是否过大,电动机和压缩机有无明显振动。
看膨胀阀低压部分的结霜情况。正常制冷时,在压缩机运行之初,膨胀阀会结上薄薄的一层霜,随后就逐渐化掉,但制冷剂不足或管路堵塞都会发生挂霜不化的现象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从表面看,制冷剂不足和半堵塞的现象是一致的。
还需指出,空调运转时,一般应先看一看空调的外部工作条件,例如室内、外环境温度是否过高或过低,过滤网是否太脏或有无通风不良等现象,以便排除外部原因及安装使用不当等因素。
听: 仔细倾听整机运转的声音是否正常。空调在运转时,会发出一定的声音,但如果听到一些不正常的声音就有问题了,如:
1. 在听压缩机运转时,有“嗡嗡”声可立即判明是压缩机电动机不能正常启动的声音,此时应立2. 停机时,当听到“咝咝”这种越来越轻的气流声时(系统压力平衡时发出),则可知系统基本没有堵塞。
此外,凭听觉还可判断出其它一些噪音,例如:轴流风扇碰击外壳铁片的声音.
查: 一般可用压力表、半导体点温计、钳形电流表、万用表等测量系统压力、温度、电源电压、绝缘电阻、运转电流是否符合要求,用卤素检漏灯或电子检漏仪检查制冷剂有无泄漏。
当周围环境温度在30℃左右(空调制冷状况下),若低压表的压力(表压)在4bar 以下,则表明制冷剂不足或有泄漏。高压表的压力(表压)正常值应在16—20 bar左右,过高或过低都说明有异常。冷凝器的出口处若发生堵塞可使高压压力升高,而低压压力降低。
检查和观察的常规项目如下:(1)低压压力;(2)高压压力;(3)停机时平衡压力;(4)吸气管温度;(5)排气管温度;(6)压缩机温度;(7)冷凝器;(8)蒸发器;(9)过滤器;(10)膨胀阀;(11)各部件工作电流。
分析: 经上述检查后,进一步分析故障所在处和故障的轻重程度。由于制冷系统、电气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是彼此均有联系又互相影响的,因此,要综合起来进行分析,由表及里地判断故障的实际部位,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。免得一时疏忽,出现判断错误,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
雷诺威精密空调技术部